A4美术馆展览

再造东方——当代摄影与中国传统

展览时间:2025年3月8日-2025年5月11日
  • 出品人:
    孙莉
  • 学术主持:
    杨小彦
  • 策展人:
    郑梓煜
  • 展览团队:
    唐逸翔、任书熠、何雨瑄、唐雨莛
  • 展览地点:
    A4美术馆B1F、1F展厅(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18号麓镇山顶广场21栋)
  • 艺术家(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):
    陈吉楠、陈秋实、陈荣辉、董文胜、郭珈汐、洪磊、李舜、林舒、卢彦鹏、马良、缪晓春、丘、邱岸雄、邵文欢、史阳琨、孙彦初、塔可、王庆松、魏壁、亚牛、颜长江、杨泳梁、姚璐、张克纯、张兰坡、曾忆城、周子杰
  • 鸣谢:
   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、影上书房、金酉鸣、翟霖峰、谢画廊、+3画廊

展览信息

1844年以来摄影术进入中国并发展至今的历程,不是一种中性技术的跨国流动,或者一种标准化媒介的全球扩张,而是两种文化体系与视觉经验的碰撞与融合。

20世纪二三十年代,摄影在中国由照相馆的实用匠术向知识分子的业余艺术转变过程中,不仅被赋予类似古代士大夫“游于艺”的审美趣味,而且催生了“中国化”的话语实践,其典型路径是模仿文人画。摄影“中国化”的现象,是现代民族国家的“文化主体性”和“身份认同”观念在摄影中的投射。

20世纪末的中国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,与全球艺术领域那些风起云涌的媒介实验和出格竞赛相比,摄影这个媒介带着记录与唯美的牵绊,显得前卫性不足,而在中国艺术融入全球这个总体语境中,“文化身份认同”作为一种全球化艺术中备受瞩目的议题,传统既提供问题背景,也提供母题与样式资源。

本展览即是由此问题着手全面梳理始于2000年前后当代摄影创作对中国传统绘画、书法、戏剧、典籍的取法和再造所构成的艺术现象,对这一蔚为大观的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、时代语境、类型衍化和学术理路予以廓清,从繁多的作品中去芜存菁,汇集代表性创作并落实为结构完备、层次清晰、细节丰富的展览实践和公共教育活动。